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数字虚拟人市场迅速升温。据测算,全球平均每天都有一个虚拟人出生,越来越多公司被卷入虚拟人的浪潮中,除了BAT等头部互联网公司斥重金布局,还有数字王国等内容制作类公司,建模、渲染、动捕相关的工具类公司,以及阅文IP策划类公司,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玩家悉数入场。虚拟人产业从无到有,并可能在未来成长为千亿规模的诱人市场,当虚拟人走出二次元、扛起现实世界的压力,押注在它们身上的先行者们能否等待盈利时刻?
数字虚拟人带来的不仅是类似人与人交流的体验,而且是通往元宇宙的一个窗口,对用户交流互动模式以及品牌传播带来全新的变革,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商业资本方面,数字虚拟人都迎来了一股发展热潮。
数字虚拟人是通过聚合科技创造的存在于虚拟世界,且具有人类特质的数字形象。它是元宇宙中自然人进行虚拟时空感知的主要载体,也是元宇宙经济增值板块重要组成部分,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虚拟人形成两个分支,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将虚拟人分为服务型和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其中,服务型数字人强调功能性,身份型数字人则主要用于娱乐社交,包含虚拟IP、虚拟偶像等。数字虚拟人因为类型的不同,其竞争力自然也不一样,数字虚拟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具有接近人类的思维以及其可交互的能力,思维在于数字虚拟人是否能够取代人类,产出价值。近期随着AI、AR、VR、5G等技术的成熟化,虚拟数字人的核心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当中。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量子位《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国内的数字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目前,在产业规模上,数字虚拟人产业链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传媒、游戏、影视等多个领域,其垂类核心企业50余家,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预估2025年虚拟数字人产业规模为1000亿元,虽然行业市场空间很大,但目前国内数字虚拟人产业发展还相对处于早期,并呈现一些特点。一是数字虚拟人行业技术发展仍待成熟,并且尚未形成固有的竞争格局;二是涌现出许多针对中小客户的数字虚拟人公司;三是中小型企业对于产品的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商业化情况普遍不佳;四是业务领域丰富,数字虚拟人与传统产业不断结合。随着技术进一步迭代,数字虚拟人的AI交互能力、终端使用体验、操作难易度将朝向用户友好型发展,广泛接触新媒体的年轻人将更容易融入数字虚拟人的世界。
在应用行业方面,虚拟数字人也将驱动文旅、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全新变革。虚拟人以虚拟导游、虚拟讲解员等角色,加速博物馆、科技馆、主题乐园、名人故居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进程,韩国文化、体育和旅游部联合推出了一项新的旅游宣传活动“线上韩国游,K-VIBE旅游节”,利用基于扩展现实技术实现的元宇宙平台,让人们在实地到访韩国之前先来一场虚拟的线上之旅,该活动得到了韩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许多关注,而元宇宙平台中最好是有一个虚拟人向导之类的角色,帮助人们能够在元宇宙平台里有更好的体验。随着疫情的爆发,许多行业都逐渐线上化,基于VR/AR技术,打造场景式教学,依托虚拟导师,提供个性化的虚拟课程与学习环境,虚拟人老师则可以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教育,帮助学员吸收更多的知识,个性化的课程显然是目前教育行业鲜少能够提供的服务,而借助虚拟人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基于虚拟人塑造虚拟客服与虚拟理财顾问,可以打造以客户为中心、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务。在医疗虚拟场景下,虚拟导诊可以提供医院导览和导诊,虚拟医生助手可以针对病人情况先作出基础的诊断和分诊,并提供即时化的治疗方案等等。
目前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数字虚拟人的商业化应用领域也在利好环境中不断开拓。业内人士认为,数字虚拟人的商业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品类划分和角色设置,例如,面向服务的数字虚拟人可以降低现有服务的行业成本,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实现降本增效,身份型数字虚拟人的商业价值在于品牌传播和营销,并在元宇宙创造新的增长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出虚拟人,完善元宇宙业务布局,未来在这一赛道的竞争将会攀升至白热化阶段,人们也会在越来越多的场景看到虚拟人的身影。虚拟数字人已经展现出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彰显了行业内头部企业的实力。